
這是一個朋友傳來詢問的新聞:所以二氧化鈦用在保養品是不是就有危險了?是不是就不能用了?在這,我們來個有邏輯的討論。
二氧化鈦,是用量很大的物理性防曬成分。隨手拿起防曬產品,幾乎都會有它的存在。如果真的沒有二氧化鈦可以用,那還真的少掉一個防曬乳中很重要、關鍵的一部分呢。
歐盟委員會,歷經很久的研究與資料搜集,準備將經過廣泛討論的二氧化鈦的列入第2類致癌性,並納入法律規範。
二氧化鈦的市場很大且種類繁多。每年,大量的亮白色”微細“顆粒被混入油漆,塗料和塑料中、其他應用包括化妝品,食品,紡織品,橡膠和藥品。簡單來說,現代人類的生活,很難脫離這個成分。
對製造商和配方設計師來說,二氧化鈦被愛用的特性,通常與粒徑有關。作為白色顏料,二氧化鈦具有出色的亮度和很高的折射率,而高亮度、高折射就直接對應了更鮮豔的白色。為了最大程度地利用可見光的反射,我們得盡量讓二氧化鈦對光線的接觸面積增加。
也就是說,我們得要將二氧化鈦變得超級小,也就是奈米化。
同樣,當二氧化鈦縮小顆粒,得到更大的吸收截面時,二氧化鈦可以在皮膚的防曬產品中很好地阻擋UV輻射。
但是,這個顆粒縮小,可以無限制嗎?當然不行。
所以,接下來就簡化一點了,我們面臨的問題會是:
- 超微小顆粒的二氧化鈦會被人體用什麼方式吸收?皮膚、腸胃道、粘膜、呼吸道?
- 吸收到人體會發生什麼事?會不會沒事?還是很嚴重的麻煩?
- 會吸收到人體的話,那能夠繼續使用嗎?
當原料縮小了,它就能夠進入原本不能進入的地方!被吸入呼吸道?被皮膚吸收?吃到肚子被腸胃道吸收?被口腔黏膜吸收?
粒徑顆粒大小,是該物質毒性的一個因素,
對吸入小的不溶性顆粒的風險,我們的擔憂可以追溯到好久以前了。例如,礦工病、矽肺病、石棉的傷害、PM2.5的傷害、煮菜的油煙等等。
我們接下來專心討論二氧化鈦的爭議。
目前主要大家應該要擔心的,應該就是噴霧式的保養品、防曬產品。
因為從2006年,國際癌症研究機構(Iarc)根據動物研究中的“充分證據”,將二氧化鈦歸類為“可能對人類致癌”,從而將目光轉向了二氧化鈦。 Iarc的這項研究,用老鼠的研究,將吸入的二氧化鈦顆粒與肺腫瘤聯繫起來。顆粒堆積在肺部,引起炎症和相關的不良反應。此外,二氧化鈦顆粒越小,肺部清除所需的時間就越長,而且影響更嚴重。細胞研究表明,這些顆粒引起了DNA損傷,表明了大量自由基的產生。
這些都是沒有爭議的結果。可以肯定的了。
其他可能會讓人體攝入,並且造成危害的方式,目前坦白說,還是很模糊的。
例如,到底會不會皮膚吸收?就是個正反都有論述的爭論,有人的研究說會、有人的研究說不會。
所以,結論來了:
請小心會讓自己吸入二氧化鈦的任何產品!
Reference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