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我的左手虎口處,只要冬天乾季到來,
或者常接觸酒精或清潔劑,
就很容易癢起來
一不小心就會抓到破皮
這個就是惡名遠播的汗皰疹
皰疹,的確是由皰疹病毒所引起的,是一種傳染性疾病。不過,汗皰疹可就跟病毒沒有關係囉,也不具傳染力。
汗皰疹,是從英文 dyshidrosis 來的,主要症狀就是在手指和手掌的反覆性皮膚水泡。汗皰疹以型態來分類是濕疹的一種。
既然汗皰疹,跟病毒沒有關係,也不會傳染,那到底發生的原因是什麼呢?
目前原因未知,不確定,只能知道跟某些生活習慣相關:
1.手汗
2.腳汗
3.壓力大
4.異位性過敏體質
5.接觸性過敏原
6.常接觸清潔劑
7.長時間戴手套
8.黴菌感染,例如香港腳
9.對於富含金屬(特別是鎳及鈷)食物過敏
10.紫外線
汗皰疹,有中獎的族群大概0.05~10%
一般來說女多於男
年輕人發生率較高於小朋友及老人
一般來說好發於春、夏季
不過我就是特別乾燥的時候才容易發作
有的人偶爾才來個一次
但是也有有人每次復發、甚至ㄧ來就很難消失,症狀都沒停過,不斷反覆發作,甚至影響了日常作息。
汗皰疹的確切病因,其實不完全清楚
在一些文獻的研究發現,
汗皰疹水泡的位置,很多在與汗腺的汗管開口有關,在汗腺周圍特別容易出現濕疹發炎反應
最大的可能是
汗皰疹的人,汗液排出皮膚時
其中有某些物質,讓汗液出口附近造成過敏。
汗皰疹通常可以分兩種,急性跟慢性
1. 急性:在四肢,主要是手指、腳趾、手掌、腳掌兩側,產生很癢小水泡,數量不一定。
2. 慢性:發生的部位脫皮及脫屑,嚴重時
皮膚會乾燥龜裂。
對每個人來說,發作的症狀其實都不太一樣。
對我來說,通常只有汗皰疹的慢性發作。但是一發作就會拖上好久。通常會讓我的皮膚造成變得更乾燥,脫皮及龜裂。
我的處理方法,大體來說就是盡量保護脫皮跟龜裂的地方。脫皮及龜裂就擦保濕及修護乳霜,然後盡量躲開任何清潔劑。
網路上,很多人說要把水泡用針弄破?
不管是哪個皮膚科醫生,都確定這
絕對不可以。
因為會傷害到皮膚的結構,並且有微生物的感染,一不小心就更嚴重了。
所以,我們能怎麼樣做?來儘量避免汗皰疹嗎?國外有試驗的結果建議要「低鎳」及「低鈷」的飲食
因為對汗皰疹的患者
進行過敏原貼片試驗
發現高達很高比例也有特定皮膚過敏源(不同篇研究的病人族群不一,我們這裡不提出一一討論)
其中以鎳、鈷、鉻三種金屬過敏,佔高比例。
鎳、鈷、鉻比較多的食物,我們整理如下:
鎳(Ni)
牡蠣、香菇、玉米、菠菜、番茄、洋蔥、梨子、可可、巧克力
鈷(Co)
杏仁、豆類、可可、巧克力、咖啡、肝臟、堅果、扇貝、茶葉
鉻(Cr)
起司、乳酪、全麥、小米、紅糖、葡萄汁、牛肉、雞肉、甲殼類(蛤)、葡萄汁
當然,要全部都不吃實在是很有難度,
像我自己,就絕對沒辦法不喝咖啡跟巧克力。所以,只是在汗皰疹特別嚴重的時候,稍微減少這些食物的攝取。